公司资讯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唐 · 刘昚虚)

江苏规范远程异地评标


江苏规范远程异地评标

 

    日前,江苏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发出通知,明确远程异地评标的相关工作要求,保障新型远程异地评标的顺利推行。
    根据通知,各地招标办在办理备案时应严格把关,非大型及以上工程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程施工招标一律禁止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同时,要做好远程异地评标的配合与管理。各交易中心均应设置评标区门禁系统,有条件的交易中心应在评标区设值班室,并装录音电话,保证远程评标的即时联系。
    通知指出,江苏省将在远程异地评标中积极推行技术标暗标评审制,确保评标活动客观公正。各地应调整招标文件模板,规定技术标的暗标要求(如字体、字号、每页行数等)。下半年,江苏全省远程异地评标原则上技术标都将采用暗标评审。
    同时,通知规定远程异地评标应当安排在每天上午,评标专家抽取统一明确为前一天上午,周一上午的远程异地评标专家可在周五上午抽取。节后(法定节日)第一天不安排远程异地评标。因回避等原因需在评标当天补抽评标专家的,当天补抽的远程评标专家不能参加评标的不计入考核。电子招投标及远程异地评标,评标专家必须持CA锁登录电子评标系统进行评标,未办CA锁的不予抽取,未带CA锁不能评标。
    另据悉,江苏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决定,7月1日后江苏省统一使用加二维码的中标通知书。(摘自《江苏建筑业》)

推荐新闻


江苏省安装企业发展研讨交流会在集团公司召开

6月2日,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在集团公司举办江苏省市、县安装企业发展研讨交流会。省住建厅原副厅长徐学军、省安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邹金林、20家安装企业领导出席会议。集团公司高管参加活动。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殷炜东致欢迎词,董事长倡议在当前形势下,市、县安装企业要从机会发展转为长期坚守,坚守专业,通过创新变革锤炼发展之根、生存之能;他希望借此次会议以交流激发智慧、互鉴促进发展、分享实现共赢,共同为江苏省安装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集团西藏启安开展“筑梦童年 放飞心愿”主题活动

6月1日,集团西藏启安党支部组织中国拉萨SOS儿童村小朋友开展“筑梦童年 放飞心愿”主题活动,为他们送上一个欢乐的“六一”儿童节。 中国拉萨SOS儿童村是国家民政部与国际SOS 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全国第九所儿童村,宗旨是收养社会上丧失父母又无亲友抚养的孤儿,并使他们重新获得母爱,得到家庭的温暖。目前该村抚养着来自全区各地的孤儿181名。党支部根据每个小朋友的心愿为他们送上爱心礼物、节日蛋糕以及美好祝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关注和温暖


集团公司隆重举行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

今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5月31日下午,集团公司在华亘分公司启东市紫薇三村南侧安置房项目现场隆重举行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集团公司领导、总部部室负责人、工程技术部、安全设备部及南通公司、金润分公司、东润分公司和十余家在启分公司代表共100多人参加活动。


集团南京公司组织开展机电项目观摩交流

5月27日,集团南京公司组织开展机电安装专项观摩交流,区域内近30名质量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与会人员观摩了2022-2023年度鲁班奖——高邮人民医院东区医院(二期)综合病房楼工程的机电安装专项,就项目的亮点特点、施工工艺、规范要求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纷纷表示工程整体粗粮细作、精工细雕,全面体现了鲁班奖的高质量水平,值得各个项目部学习借鉴。南京公司负责人马金山要求与会人员珍惜每次观摩机会,多看、多学、多问、多思、多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提升,在区域内部营造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为集团公司做精专业、厚植优势贡献力量。


集团公司派员参加中施协安全交流观摩会

5月24—26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在武汉举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交流观摩会,集团公司派员参加。与会人员集中观摩了中建三局武汉市光谷人民医院建设项目,观摩内容包含6大板块,106项内容,围绕智能建造、安全教育集成、安全实训考核、精益建造、工地黑科技、总承包管理通过实物+展板的形式展现。活动还邀请了多名房建、电力、市政等行业专家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与措施讲座,分享了建筑安全体验式教育场馆建设经验、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实践、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等。


扬州大学建工学院来集团公司开展访企对接

5月26日上午,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家鹏一行四人来集团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校企对接调研,座谈会在启安大厦二楼会议室召开,集团总经济师樊红燕、集团人力资源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过程中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及企业目前急需人才方向,双方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校企合作模式、校园招聘创新方式以及产学研融合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樊红燕表示要抓住此次交流的契机,深化交流互信,深化人才供需对接,找准合作切入点,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优势互补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