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团结奋战 鏖战天险
——红旗渠红旅之行有感
金顺分公司 李续棕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公司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红学之旅,一方面是让我们切身体会党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响应并参与党建引领的号召和活动中来,这次红旅之行使我感悟颇深,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现将本次红旅之行的学习心得分享如下:
一、自力更生,造福后世。
太行山间绵延千里,在那个年代里这样壮伟的水利工程靠的是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靠的是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先驱,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党诞生初期,每当在中国受难之际,党永远出现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可以战胜旱灾打通水渠,可那个年代他们开山的工具是什么?是一锤一镐;他们是怎么解决温饱问题的呢?靠的是固定的口粮加精神食粮,吃不饱就挖野菜捞水草;他们又是在什么环境下休息的呢?是住山崖,席地而宿;靠着仅有的资源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为的就是造福后世,摆脱这大旱之难和无水之苦,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红旗渠精神能代代流传的原因吧。
二、艰苦奋斗,峭壁间寻生存。
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这样一锤一镐的艰苦怕是只有那奋战十个春秋的“战士”们才能真正的讲述明白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三十万人的“抗旱之军”硬生生的在悬崖峭壁之间开辟出了第八大奇迹—红旗渠,青年洞的开凿最为让我震撼,六百多米长的隧道全为坚硬如钢的石英石,每个桩段责任人的名字到现在依旧清晰可见,当年他们的决心令人震服,因为他们深知为争水而引发的“械斗”是多么残酷,所以他们不惧怕一锤一镐的艰辛,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画山河,誓在必成!
党旗所指便是民心所向,更不如说是哪里有难哪里就有共产党,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给养,在红旗渠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歌颂伟人的“丰功伟绩”,但在新时代我们要恪尽职守,谦虚谨慎,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
三、团结协作,鏖战天险。
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可以领导完成一项任务,但竣工一项任务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千千万万的受难者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才组合到一起,三十万人十个春秋如此浩大的工程在那个年代里完成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靠的就是不屈不挠的决心和难以掰离的团结,有了党正确的领导方针,重要的便是如何实施的问题,分工明确,昼夜不停,勤勤恳恳的一代人一点一点的绘出了这1500公里的“生命渠”,他们用团结证明了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怎能有做不好的工作呢?
四、无私奉献,身先士卒。
在这次“战役”当中也有牺牲,为的是党的崇尚事业,为的是子子代代不在被水所困,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除险队队长任羊成、卫生院院长李茂德、红旗渠设计师之一的吴祖太等等他们的生命虽然停止了,但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伟大事迹传承了下来,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认为这些为祖国、为党的事业而牺牲的伟人便是“星星之火”,正是他们的昂扬斗志和无怨无悔的革命精神照亮了现在新中国发展的康庄大道,燃便了祖国的大江山河!
反观自己在这个新时代里条件已比那时优越太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前人为我们造下的“安盛后世”,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更加深刻的领会红旗渠精神的内在精髓,在今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的规章约束自己,用行动回馈党的关怀,积极弘扬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文明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勉励自己,做一个对公司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集团公司庆祝建党百年华诞获奖征文)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启安集团
地址:江苏省启东市人民中路683号
电话:0513-83314375 传真:0513-83314374
企业邮箱:qa@qaqa.com.cn
邮编:226200
2019 版权信息:江苏启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南通 苏ICP备11050445号